曹冲不死会怎么样(曹冲如果不死,有多大机会能继承曹操的位置,曹丕等还有机会吗)"/>
曹操对于曹冲的喜爱程度,从很多事情上都能够看出,从小就安排一个与他才能无二的人一起读书,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曹冲自小就被安上神童的美誉,这个人潜力也是十分充足的,如此的天资聪慧自然也是让很多人嫉妒,可是这样的天子骄子却在13岁的时候,便病逝,对于曹魏自然也是一定的损失,那他不死的话,曹丕还有机会继承大位吗?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喜欢的话留个关注哦!
1、逢之乱世,曹丕继位可能性较大曹冲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08年,当时他是13岁,曹操在曹冲去世十二年后,去世。按照时间推算,曹冲若是一直活着的话,在曹操去世的时候是25岁,当地的曹丕是34岁。从一点分析来看的话,曹冲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就需要考虑一个年龄问题,曹冲的性格是比较温和的,这样的人适合当君王吗?其实是十分适合的,可惜的是生逢乱世,曹操是一个头脑极其聪慧的人,当时刘备占据巴蜀,孙权盘踞江东,天下大势动乱依旧。
曹冲是一个适合守土的君王,他并不合适开疆扩土。因此曹操去世之前,就算是曹冲没有病逝,即位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书信的范文幸也。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反驳就算是曹冲活着,曹丕也会继位的观点。归根结底说的还是最后一句: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句话是曹操对自己儿子们所说,意思便是曹冲去世,是我的不幸,而是你们的幸运。
这句话可以从多方面了解,这句话并不能说就是曹操要将大位传给曹冲。还能理解为,曹操认为自己在世之年,能够平定天下,若是天下平定的话,立储之子大概率是曹冲,可曹操完全想错了,自己并没有平定天下,因此这句话就看是怎么解释罢了!
孙权在18岁的时候,就承继了江东大业,没错当时也是乱世,可那是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孙家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可是曹家可不一样,长子曹昂死后,曹丕成为长子,古语说得好: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不论是从哪几点来看,曹丕继承魏王的几率是会远远超过曹冲的。
2、曹冲天资聪慧,曹丕心狠手辣曹冲与曹丕二人之间,是十分要好的兄弟,可是二人的共同话题并不多。曹丕是一个天生就是为乱世而生之人,曹冲却是一个天资聪慧的才子,曹冲是更加适合辅佐的,乱世是需要心狠手辣君王,而不是仁君。
曹丕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狠辣。曹冲虽然天资聪慧,可是他并不合适担任君王一职。我们都知道,曹冲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名为周不疑神童陪伴,他会将自己的好东西都会分享给周不疑。
要知道曹冲继位的时候,手中掌握的可是天下,这岂能是与人分享的东西?周不疑也是一个天资聪慧之人,在曹冲不幸病逝之后,曹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周不疑。
当时曹丕还想要将周不疑收入府中,可是被曹操一口回绝,这件事情曹操自然是不会答应他的,并且他还对着曹丕吼:你以为你能掌握的了周不疑吗?
曹丕不敢说话,的确曹丕虽然是心狠手辣,可是对于周不疑这样天生就极其聪慧,加上后天十分努力的人,他自然是掌握不了的。
曹丕与曹植两个人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对立,一个仁慈,一个残忍。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曹丕是真正的胜利者吗?其实他是不是胜利并不重要,三国的最终结果相信大家也是都明白,司马氏平定三国,开国建元。若当时曹冲活着,大概率是会选择辅佐曹丕的。
总结:曹冲是天生的谋臣,若是能选择辅佐曹丕的话,司马梦见帮别人干活懿可能就不会得到曹丕的信任,曹家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司马懿,若是曹冲活着的话,或许局势就不一定会是这样,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如果曹冲不死,三国的历史会被改写吗建安十三年,对于曹操而言,这一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他的爱子天才少年曹冲因病去世,而这一切最后都化作了史书上寥寥一句:“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曹冲死了,曹操悲痛之余,对其他儿子道:“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而这些其他儿子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帝王的曹丕,于是后世有人推测,如果曹冲不死,也许后来登上帝位的就不会是曹丕,历史也将被改写。然而,这种观点笔者却并不认同,为何?且往下读。
也许是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太过广泛,总之,曹冲在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在这个名字的前面还有一个形容词——天才。曹冲很聪明,而且很仁慈,据说有一次曹操的马鞍放在库里,结果因为库吏疏忽导致被老鼠啃了。当时曹操刑法严峻,负责的库吏很害怕被杀,曹冲知道了后告诉他:“这件事你先不要说,你的三天再去给我父亲汇报”。
然后,曹冲自己用小刀把衣服刺破小洞,弄成老鼠啃咬的样子,然后装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跑到曹操那诉苦,说新衣服被老鼠咬破了他很不开心,曹操正安慰着曹冲的时候,库吏这个时候进来汇报。结果曹操就笑道:“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都被咬了,更别说放在库房的马鞍”于库吏便躲过一劫。然而,以上仅仅是曹冲的一面而已,事实上,当初年少的曹冲,除了聪明仁慈之外,也还有少年意气风发,锋芒过露的另外一面。当年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逃回许都后,因西凉刺客还逗留于许都,故召集百官和自己的几个儿子询问对策,而接下来几个儿子的表现,可以说是各不相同,曹彰提议紧闭城门,抓捕刺客并把他们碎尸万段。曹植则认为,可以发动群众,给他们赏金,让刺客无处藏身。曹丕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只是说,我赞同两位弟弟的办法。而曹冲则建议打开城门放刺客逃离,利用他们放出许都给西凉军带消息,令西凉军知道曹操已经安全回到许都,以此威慑他们。
曹冲深得曹操喜爱,若他没有死,他能战胜曹丕曹植吗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若曹冲不死,可能曹操的继承人就不可能是曹丕了。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与环夫人之子,自幼聪明绝顶,宽厚仁爱,深得曹操喜爱,只可惜天妒英才,十三岁就病死了。曹操曾不止一次的对手下说过,想要立曹冲为世子,继承大业,如果曹冲不死,那么曹丕可能就要和曹植一样,只会留下个文学家的身份了。
曹冲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故事却古风字体流传千载,最出名的一个就是我小学时还在语文课本里的《曹冲称象》,说的是当时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这大象有多重,可是却没有能称得了大象的称。于是曹冲给出了个主意,说可以让大象先上空船,记下船身吃水深度;然后再往船上填石头,填到同样的吃水深度。这样,把石头的重量称出来,加在一起就是大象的重量了。这个问题别说二千年前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算放到现在,可能也有很多人得蒙一阵子还不一定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可见,曹冲是真对得起天才之名。
曹冲除了聪明之外,还非常有博爱之心,据《三国志》记载,得益于曹冲的爱心而被免于刑罚的,多达几十人;也就是说曹冲从懂事起,一年就要救下十几人。这一切都看在曹操的眼里,当时的曹操,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过想要立曹冲为继承人。
也许正是曹操的公开明示,才让曹冲小小年纪就死掉了。据推算,曹冲的出生年应该是公元196年,死的时候是208年;而曹丕,身为曹冲的哥哥,在老大曹昂死后,本来是最有机会继承曹操位置的人;听了曹操想要立曹冲这样的话,心里巴黎圣母院主人公肯定会不平衡。208年的时候,曹丕已经20岁了,一个成年人,必然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为了自己的无量前途,做点见不得人的事,貌似也是正常。
明争不可怕,暗斗才是最要命的,可怜曹冲,空有天纵奇才,却很可能死于黑暗的宫廷斗争。
如果曹冲不死那么早司马家族还能夺取魏国政权吗不能 曹冲因病去世,天不假年! 曹操之所以喜欢曹冲,就是因为曹冲不仅聪明,还是广大寒族的代表,擅长识人用人! 门阀士族为什么不好?因为门阀士族可以对冲中央集权!就像陆逊,东吴成为陆逊,他可以守护江东;败也陆续,他绝不进取中原!门阀士族是一群精致利己者,他们独善其身,缺乏法家为国赴死的精神! 如果曹冲不死,曹冲必将大量重用寒族,打压世牛奶简笔画家大族!那么在曹魏,门阀士族就不会一家独大,曹魏将是中央集权的帝国。而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让门阀政治合法化;如果是曹冲,有可能科举制就提前了! 所以,曹冲不死,能掌权40年,基本就没司马懿啥事了!但曹丕不行,因为即使没有司马懿,还有其他门阀士族觊觎最高权力,东晋的王桓瘐谢四大家族就是代表! 本身就是传说 曹冲,字仓舒,公元196一2O8年在世,13岁因病而终。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其母是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曹冲也是 历史 上著名的神童,机灵仁爱,深爱曹操喜爱。孙权向曹操进献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众文武不知所以,因为没有称大象的大称。6岁的曹冲灵机一动,有了,将大象牵入大船,刻上船的吃水线,再牵走大象,装上石头到船上的吃水线上,再分别称总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这就是曹冲称象的典故了。一一一8岁的曹冲就能识狱断案,小小年级颇有文彩,曹操有意立曹冲为世子,可急坏了曹冲的众兄长,待别是年龄较大的,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植曹彰等兄长,对曹冲即羡慕又妒恨,曹冲13岁那年在生病中不知不觉地就去世了。俗话说,少小聪明,大来了了。即使曹冲长大成人,日后不一定有大的做为。其兄长曹植就是最好的证明,曹植聪明好学幸运的人,才高八斗,但好酒贪杯,放荡不羁。曹植也为曹操所喜爱,做为世子人选,但曹植没有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终为兄长曹丕所败。曹冲6岁称象,还不如同时代的孔融3岁让梨,孔融为孔子后裔,也是儒家大伽,但文人不知武功,孔融蔑视曹操,诽谤朝政,为曹操所杀。一一一即使曹冲或许长寿,能活过司马懿(本来曹冲就小司马懿10岁),又能怎样?曹冲自小文彩飞扬,肯定不好武功,大多交流文臣名士,不会掌握军队,司马懿纵横天下几十年,发动兵变,掌控魏国军政大权,曹冲又其奈他何。曹冲的几个兄长,也有其父曹操的良好基因,他们活到了魏未,有个还活到了西晋,还不是眼睁睁地着司马氏掌控国家政权,甚至谋朝篡位。若是曹冲不少年而逝,有曹冲在,司马懿照样能韬光养晦,逐步掌控魏国军权,直至操纵朝廷。要不是曹丕怕兄弟争权夺位,手足相残,有勇猛善战的曹彰在,司马懿会禁若寒蝉,不敢非份之想,曹魏政权才能稳固延绵。 天意如此,任何人改变不了。这就是 历史 。没有可能还能之说。 曹冲没死,司马家族一样会那么强大,因为曹氏家族并不止在于曹冲一人,而是曹是整个家族的衰弱衰败,所以司马家族必将比曹是更强大。即便曹冲不死且继位,个人认为曹冲一定不会篡汉,但曹丕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会甘为人下?到时候魏国内部很可能会产生延时技巧动乱(参考袁尚袁谭),而司马懿在趁火打劫这上面完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结果估计和现在的 历史 不会有什么两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懂得收敛锋芒的聪明人都走不远。 去问曹操去 世上从来就没有如果二字 照你那么说 那如果袁绍听取谋士的话 认真对付老曹 如果曹老板在前线身先士卒 中流矢而亡 没准袁老板就统一了呢 没有后汉三国啥事了就! 一个聪明又不懂得收敛的人,即便成年了又能如何? 曹冲太聪明了,又不会韬光养晦,在那样的乱世就算不早死,也得不到继承权的,毕竟这样的人会得罪很多人,就没有人会拥护他作为一方之主,所以就算曹冲不早死,也无法阻挡 历史 的发展
曹冲如果不死,究竟会有多大机会能继承曹操的位置曹冲如果不死,可以说绝对是曹操的继承人,因为曹冲去世之后,他的兄弟曹丕去安慰曹操,曹操就说过:“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这句话本身就说明,曹操是要曹丕继捡豆豆承自己的位置,而其他兄弟只能是辅佐曹丕的人选。曹操这样做,其实非常明智,毕竟曹冲的智商极高,而且也有胆识,《三国志》对其评价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曹操这个人极为重视人才,尤其是偏爱“神童”,看认识人的能力极高,否则曹操也不可能发迹,所以他对自己的子女极为了解。曹冲生前有一个好友周不疑,曹操很喜欢他们两个,但是曹冲死后,曹操命人杀了周不疑,此时曹丕为周不疑求情,曹操却以曹丕日后不能驾驭周不疑,依旧将其杀掉。
由此可见,曹操对曹丕的能力,还是有所保留,但是对曹冲的能力,却非常肯定。曹操是“汉贼”,他非常明白皇帝智商低,大臣智商高的下场,所以杀周不疑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曹丕,但是曹冲如果活着,曹操绝对不会杀掉周不疑,毕竟可以为曹冲所用,曹冲更聪明!这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曹操对曹冲更为重视,对其能力更为肯定,所以传位曹冲是必然之举。
《魏书》对曹冲的评价也非常高,说其“冲每见当刑者,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劳之吏,以过误触罪,常为太祖陈说,宜宽宥之。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从这段话中,也可以明显感觉到曹操更宠爱曹冲,而且对其为人处世,治国理政更为肯定,并且直接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代枭雄来讲,就足以证明其要传位给曹冲了!
曹冲若不死,他能继承曹操的位置吗如果曹冲未曾早逝,最后继承曹操位置的人很有可能是他,因为曹操在他生前曾多次透露出让其继嗣的意向。曹冲自小因为聪慧程度异于常人而被称呼为神童,历史上有关于他的记载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称象一事。据相关记载可知,曹操在收到孙权送来的大象时,因大象体积过于庞大而无从得知它的重量。就在曹操及其部下全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年幼的曹冲提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利用大象乘船时所下沉的水位位置来判断其重量。
除了称象一事外,曹冲还曾智救库吏。曹操对待下属十分严格,为此他还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厉的刑罚制度。有一回,有一负责仓库管理的库吏没有及时发展仓库中藏有老鼠,以至于仓库内的马鞍被破坏。该库吏唯恐自己因此事被杀,故而整体惶惶不安。就在他想要前去自首时,发现他神色有异的曹冲制止了他。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曹冲将库吏劝回并要求他三日之后再向曹操自首。
三日之后这名库吏前来自首,结果曹操并未因此事责罚他。原来在前三天时间里曹冲故意将自己的衣服划破,然后在曹操面前装作十分为难的样子。待曹操询问其缘由,曹冲便借故说:“民间都说衣服被老鼠咬破并非吉利之兆,所以我才会因衣服被划破而难过。”曹操听到这个回答后出言宽慰曹冲说此事不足以当真。便就是因为曹冲的这个行为,后来曹操在面对库吏的自首时才没有动怒。
因为曹冲的聪慧,曹操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为此曹操常常在下属面前称赞曹冲,甚至于有好几次直接透露出要将世子之位授予曹冲。可惜曹冲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在十三岁那年因为身患重病而逝世。
如果曹冲不死,魏国是否会被他所继承曹冲不死,曹操也不会让他继承魏王世子之位,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曹操有意立曹冲为世子的说法都是“事后诸葛”,后人臆会而已。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幼子(不是最小的),曹操一直非常喜欢曹冲,曹冲更是当时著名的神童,流传至今的相关故事很多,但是曹操喜爱归喜爱,不可能会把魏王大位传给他。
曹操的儿子众多,真正能够得到曹操首肯,可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儿子是曹昂,他既是长子,而且算是嫡子,曹昂的母亲死得早,一直由曹操的正室丁氏当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后来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战役中阵亡。
曹昂的死对曹操打击很大,甚至都被自己的老婆给休了,由于曹昂战死,丁氏迁怒于曹操,自己回了娘家不再给曹操当老婆了,曹操上门几次都没有办法把她请回来,可以想象丁氏对曹昂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既死了儿子,又跑了正妻,日子还得过,于是就又找了个老婆,就是卞夫人,她夜晚英语怎么读成了曹操的继室,也是曹操的第二任老婆,也是正室,她给曹操生了四个明朝张皇后儿子: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他们是曹操的嫡子,这非常重要。
我们无论是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都能知道,曹操的魏王之位继承只在曹丕、曹植、曹彰三人之间博弈、争夺,当然还有题主说的曹冲。
为什么说魏王之位只能在那三个儿子中产生呢,因为他们都是正妻所生,这涉及到汉朝王位、爵位嫡庶传承法统,魏王曹操最为当时除皇帝外最有权势和威望的人,他的爵位传承绝对会遵循当时代的嫡子传承主流,更何况魏王之位具有比皇帝还强大的权力。
曹冲不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关键就是他是庶出,他的母亲环夫人只是曹操的一个妾室,除非曹操废了正室,立环夫人为正妻才有可能立曹冲为世子。
就算曹操为了曹冲能够正常继位换了正妻,曹冲要继承世子之位依然困难重重,首先是年纪上,曹操的次子曹丕比曹冲要大11岁,曹冲死的时候,曹丕已经二十多岁了,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儿子。
曹操要立曹冲为世子,那么一定会遇到原来正室所生四个儿子的不满甚至争夺,这种世子之位争夺历史上不少见,更何况那几个儿子都远比曹冲要成熟,在朝中各有各的势力,曹丕有司马懿相助,曹植有许攸等人站台,曹彰更是军中猛将,这些朝中资源不是年纪轻轻的曹冲能够拥有的。
曹冲年纪太小,需要成长,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对于曹操来说却是最大的障碍,当曹冲成长起来,可以继承魏王之位的时候,曹操应该很老了,在继承人培养的这个阶段会形成一个真空期,曹操死的时候65岁,而如果曹冲没死,他才二十多岁,如此年轻的魏王如何能够面对三国鼎立、三国对峙的局面,更何况他的那些兄长们30多快40岁了,不但人生经验比曹冲强,更是在朝中势力远比曹冲要大,曹冲又如何镇住局面。
至于各种正史、野史记载的关于曹操自己说的如果曹冲不死,魏王之位不关其他儿子的事儿,甚至曹丕继位后自己也说如果曹冲不死,自己不可能当上魏王。
曹操只能在嫡子中选择,而嫡子中最为出色只有曹丕,他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曹冲要优秀得多,甚至说,至曹昂死后,曹操考虑世子人选就是曹丕,根本就没有想过让曹冲来继承魏王之位。
其实,这些话对曹操来说,是对其他儿子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对曹丕而言,是对自己兄弟的一种客套而言,不用当真,就算你坐在那个位置,你也会如此说的。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有一定的规律,按照常理来分析,曹操让曹丕继承世子之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让曹冲继承世子之位。
曹冲不死,历史会改写吗曹冲如果不死,那魏国就是曹家王朝了,就像毛泽东一样,毛泽东儿子毛岸英那时相当有才华的年轻人,上过军事学校,又在俄罗斯打过反法西斯战争,又是坦克指挥官,政治理论能力相当高,但是这个才子却在朝鲜战场为了重要的作战图资料途中遇难,因此牺牲,这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不死的话,毛泽东说不准把主席大位让给这个儿子,曹冲如果不死的话,那么魏王不可能是曹丕,就是曹冲,曹冲是要比曹操任何一个儿子聪明,这个人长大了必定是比孙权、孙策要厉害的,曹丕不说,曹植也很有才华,说实话,曹操喜欢曹植比曹丕要好,但是曹丕后来当了魏王,但是曹冲比曹植还要有才华,所以曹操肯定会把王位让给曹冲,曹冲若不死,他就必定在魏国一统天下了,历史肯定改写。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03:1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25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