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奥数全集

更新时间:2025-02-06 22:14: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7日发(作者:陶骊雪)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

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

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

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

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

a

d

和,如果

adcb,

那么

b

c

ad

;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bc

典型例题精选:

1、 将

98765987698798

,,,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8766987798899

2、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1111111

,,,

51421

3、 用“

”或“

”填空;

222224222242144444844

,

44444844444446842222234144444684

4、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

几个小和尚?

第三讲 分数应用题(一)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

对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

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

示单位“1”的量设为“

x

”,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典型例题精选:

1、 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

是多少元?

2、 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

33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李用了自己

54

钱数的$frac{2}{3}$,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3、 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3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

借走了

1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

3

1

加1本,最后甲还有2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4

1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

2

23

余部分的,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

34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子原长多少米?

第四讲 分数应用题(二)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加数学竞赛必备的知识,分数应用题是研究

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了出“量”

与“率”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

路宽,它既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学好分数应用题对发展思维能力,提

高解题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例题精选:

1、甲、乙两人在相距200米有的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

3

,那么两人在第10次相遇(包括迎面与追及两种情况)的地点距A

5

地多少米?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的一半是上坡路,一半是下坡

路,小明上学两条路所用时间一样,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

3

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

2

路速度的多少倍?

3、 同学们乘汽车外出春游,开始时上第一辆汽车的同学比上第二辆汽车的多8人,后来调

走13个同学上第二辆汽车,这时第一辆汽车上的同学的人数是第二辆汽车上同学人数

7

,参加这次春游活动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10

4、甲、乙、丙、丁合做一批零件,甲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一半,乙做的个数

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

11

,丙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人工作总量的,丁做了390个,求四

34

个人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小升初分班考试分类试题

一、分数的大小比较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

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

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

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

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

a

d

和,如果

adcb,

那么

b

c

ad

;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bc

典型例题精选:

5、 将

98765987698798

,,,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8766987798899

6、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1111111

,,,

51421

7、 用“

”或“

”填空;

222224222242144444844

,

44444844444446842222234144444684

8、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

几个小和尚?

二、分数应用题(一)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

对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

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

示单位“1”的量设为“

x

”,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1、 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

是多少元?

2、 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

钱数的

3、 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3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

借走了

33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李用了自己

54

2

,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3

1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

3

1

加1本,最后甲还有2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4

1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

2

23

余部分的,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

34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子原长多少米?

三、分数应用题(二)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加数学竞赛必备的知识,分数应用题是研究

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了出“量”

与“率”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

路宽,它既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学好分数应用题对发展思维能力,提

高解题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例题精选:

1、甲、乙两人在相距200米有的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

3

,那么两人在第10次相遇(包括迎面与追及两种情况)的地点距A

5

地多少米?

2、等候公共汽车的人整齐地排成一排,小明也在其中,他数了数人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

是总人数的

21

,排在他后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

.

小明排在第几个?

34

3 同学们乘汽车外出春游,开始时上第一辆汽车的同学比上第二辆汽车的多8人,后来

调走13个同学上第二辆汽车,这时第一辆汽车上的同学的人数是第二辆汽车上同学人

数的

7

,参加这次春游活动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10

4、甲、乙、丙、丁合做一批零件,甲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一半,乙做的个数

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

11

,丙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人工作总量的,丁做了390个,求四

34

个人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四、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解读:

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它的另一端在平面内画出一条封闭的曲

线,这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在同一个

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地,通过圆心,并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中,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等于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总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做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周的长度,

d

表示这个圆的直径,

r

表示它的半径,

表示圆周率,

就有

cc

d2r

2

圆的周长:

C2

r

C

d,

圆的面积:S=

r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找出内在的联系,常常通过以

图形割补,旋转、平移、等积变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设计,把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典型例题精选:

1、 如图:是个半圆(单位:厘米),其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2、 如图,ABCD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

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扇形ABD的半径是4厘米,阴影部分②比阴影部分①大

6.56

平方厘米,求

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综合应用题篇)

知识点拔:行程问题包括相遇、追击、行船等应用题,行程问题变化多,所以既是难

点也是重点,根据时间、速度、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相向、相背和同向运

动的问题。

1、 相遇、相背问题:

速度

时间=路程

路程

时间=速度

路程

速度=时间

2、 追及问题:

速度差

时间=追及路程

追及路程

时间=速度差

追及路程

速度差=时间

3、 行船问题:

船顺水速度=船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逆水速度=船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船顺水速度

船逆水速度)

2

船静水速度=(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

2

奥数赛题选:

例1,计算:

例2,计算:

例3,计算:

1111



1223344950

1111



24466898100

1111

;

144771020022005

1、 一艘轮船往返A、B两地,去时顺流每小时行36千米,返回时逆流每小时行24千米,

往返一次共用了15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A、B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

甲又行了8分钟到达B地,乙又走了18分钟到达A地,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

秒,则甲跑4秒就可追上乙,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4、分针和时针每隔多少时间重合一次?一个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一昼夜重合几次?

5、3点到4点之间,分针与时针在什么时刻重合?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分数篇)

一、

分数拆分

1、 学法点拔:分数拆分是分数化简中的基本技巧,它是利用

111



n(n1)nn1

1111

()

对具有可拆分数进行化简,对于不具有公式形式的分数也

n(nk)knnk

可通过扩大或缩小转化为具备公式化形式进行化简。

2、 典例与实践:

例1计算:

例2计算:

例3从和式

111111



3

11111111



361

2111111



中去掉哪两个分数使它们的和恰好为1。

36810122030

二、 牛吃草问题:

1、 学法点拔:“牛吃草”问题,也称“牛顿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给出不同头数的牛吃

同一片草,吃完草的天数不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可吃多少天。解这类问题必须

通过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再求草场上原有的草量(此量是不变的),问题就可以

得到解决。

2、 这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草每天的生长量=(牛的头数×吃的较多的天数—牛

的头数×吃的较少的天数)÷天数的差

草的原有量=牛的头数×吃的天数-草每天生长量×吃的天数。

3、 典例与实践

例1: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例2:某火车站的检票口,在检票开始前已经有一些人排队,检票开始后每分钟

有10有前来排队检票,一个检票口每分钟能让25人检票进站。如果只有一个检票口,

检票开始8分钟后就没有人排队,如果有两个检票口,那么检票开始后多少分钟就没有

人排队?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整数求和篇)

一、整数求和:

1、 学法点拔:整数求和的基础是高斯求和

12341005050,

在这个基础

上们又研究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列求和方法,其关键在于发现规律,从中推导公式,

达到求和的目的。

2、 典例与实践:

例1计算:

13571999

例2计算:

19941993199219911990198919881987654321

例3计算:

222

23

2

100

例4计算:

9999999999991999999

二、年龄问题:

1、 知识点拔:有关年龄的一些应用题,既生动有趣,又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灵活加以

解决。年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和、差、倍问题相类似。年龄问题的最大特点是:两人

的年龄同时增加相同的岁数,所以两人的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但是两人年龄的倍数却

年年不同,随着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随着年龄增长,两人年龄的倍数逐渐减少。

因此,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差不变的特点,灵活运用解决和差倍问题的解题

方法。解答年龄问题常用到下列公式:

几年前的年数=小年龄—年龄差

倍数差

几年后的年数=年龄差

倍数差—小年龄

2、 典例与实践:

例1、 小芳今年9岁,3年前,哥哥的岁数是小芳的3倍,哥哥今年几岁?

例2、 今年父亲的岁数是儿子岁数的7倍。12年后,父亲的岁数是儿子的3倍。父亲今年

多少岁?

例3、 祖孙三人的年龄和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是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

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三人各多少岁?

例4、1980年,小英过了生日后,她的实足年龄恰好等于她出生年份的四个数字之和。你

知道小英是哪年出生的吗?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数谜问题)

一、规律填数

1、 学法点拔:找规律填数是数学中最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认识什

么是规律,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通常也把规律叫法则。我们

认识和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 典例与实践:

例1根据下列各串数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①1,2,4,8,16,( )



②1,4,7,10,13,( )



例2根据下列各组数的变化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①2,3,5,7,11,( ),17,19



②25,25,23,28,21,31,( ),34,17,( ),



③3,9,2,1,3,4,7,1,( ),9,7,6,3,9,



3,6,12

,4,8,16

,



,

6,12,24

例3,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5,10);(2,10,20);(3,15,

30);



第99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 。

例4把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其中12在8的正下方,在88正下方的数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例5给定以下数列:

1121231234

,,,,,,,,,,



1223334444

23

①是第 项;②第244项是 ;③前30项之和是 。

29

例6,①有同样大小的红花、白、黑球共240个,按照3只红球、4只白球、5只黑球

的规律串一串,求第118个球什么颜色。

第118中球是 。

②为庆祝国庆节,街是要布置彩灯,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共180只,若按照

3只红灯、2只绿、4只黄灯的顺序来布置,求各种颜色的灯各需多少只?

红灯 只;绿灯 只;黄灯 只。

二、鸡兔问题:

1、 学法点拨;鸡兔同笼问题,通常是用假设的方法来解答的,所以它又可以简称为“假

设法”。在有些应有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所求

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照“假设”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其中的矛盾

加以分析,最后找到答案。因此说,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就是从“假设”中寻求

突破点。

2、 方法归纳:鸡兔同笼问题,最基本题型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来表达:

兔数=(实际的脚数—每只鸡脚数

鸡兔总数)

(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对于比较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一定要抓住重点:即把一只兔和一只鸡相互替

代时,脚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 典例与实践:

例1:笼中共有30只鸡和兔,数一数足数正好是100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例2、用一元钱买8分邮票和4分邮票,共买了17张,问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例3、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

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课外作业:(年龄问题)

1、10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7倍,15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倍。今年母亲多

少岁?

2、王刚在1991年时,他的年龄刚好是他出生那一年的各位数字之和,王刚今年(2010)年

多少岁?

4、 小明家有5口人,明年全家人年龄的和正好是200岁,今年奶奶60岁,爷爷61岁,

小明8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今年爸爸多少岁?妈妈多少岁?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横式谜)

一、横式谜;

1、 学法点拨:横式谜是在给等式上增加运算符号或数字使等式成立。这类题目灵活多变,

方法也不唯一,因此在解题中更需研究和探索规律,只有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找

到正确的思路,一般可通过逆推、凑数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2、 方法归纳:解横式谜问题大体可分为填数字和填运算符号两种,填数法一般利用加法与

减法、乘法与除法互逆运算的原理,通过分解质因数、拆项等方法达到解题目的。而填

符号一般是通过倒推和凑数等方法来实现目标。

3、 典例与实践:

例1: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加号,使算式成立。

① 8 8 8 8 8 8 8 8 = 1000

② 8 8 8 8 8 8 8 8 = 88

例2:从“+ 、—、

、( )”中,选出适当的符号,填入下列各算式,使等式成

立。

① 3 3 3 3 = 5

② 3 3 3 3 = 6

③ 3 3 3 3 = 7

例3:改动一个符号,使下列等式成立。

①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0

②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19 + 20 = 200

例4:将1——9填入方框中,使算式成立。

① □□

□□ = □□

□□□ = 3634

② □□

□□ = □□

□□□ = 5568

③ □□ + □ — □ = 8 ,□

□ = □□;

二、植树问题:

1、学法点拨:棵数、段数、每段数、全长数是植树问题的主要数量,设置不同的条件

能产生不同结构的题型,使植树问题呈现形式多样的变化。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是掌握棵数

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析:在不封闭的图形上,两端都有点的数:棵

数=段数+1,两端只有一端有点的:棵数=段数,两端都没有点的:棵数=段数—1;在封闭的

图形上:棵数=段数。

2、典例与实践:

例1:小明在马路的一边植树,从一头到另一头共种树9棵,每两棵树的距离都是3米,求

这段路长多少米?

例2:挂钟从第一下响起到第四下响起历时6秒,问从第一下响起到第十二下响起要历时

长时间?

例3:路边每隔6米种一棵树,一个孩子在行进中的汽车内,5分钟数了751棵树,假设孩

子数的棵数正确,请求出汽车的行进速度。

例4:一车队通过长535米的桥共用3分20秒,已知每车长4米,两辆车间距为5米,车

队共30辆车,请求出车队过桥时的速度。

课外作业(鸡兔问题:)。

1、解放路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共有10道试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

5分。小刚最后得了41分,他做对了几道题?

2、教师和学生共有100人去植树,教师每人栽3棵,学生每3人栽1棵,共栽树100

棵,问教师、学生各多少人?

3、小红用6元钱买5角和2角的邮票共18张,求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4、鸡兔同笼,兔比鸡少15只,脚数共282只,鸡兔各多少只?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图形问题)

一、规律填图:

1、学法点拨: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发现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

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里让要研究图形与图形的关系,分析每一道题中每个图形的

特点,观察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或者找出不符合变化规律的图形。

2、典例与实践。

例1、试一试,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画出“?”处的图形。

例2、仔细观察下面的三个图形,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图形填表在“?”处。

例3、试一试:在下面给出的四组图形中,哪一个图形填在“?”处符合图形的变化规律?

例4、根据等号左边两个图形的变换关系,推断出“?”处应选择第几号图形?

例5、按规律填图。

例6下面各组图形中,哪个图形和其它几个不

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教材解读:

1、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它的另一端在平面内画出一条封闭

的曲线,这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

2、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在同

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地,通过圆心,并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

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等于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总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做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周的长度,

d

表示这个圆的直径,

r

表示它的半径,

表示圆周率,

就有

cc

d2r

2

圆的周长:

C2

r

C

d,

圆的面积:S=

r

4、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找出内在的联系,常常通

过以图形割补,旋转、平移、等积变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设计,把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二、学法点拨:圆的面积计算是求与圆有关的图形面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常用是割补法,

对于组合图形来说,一般先求整体面积,再求重叠面积,然后求部分面积。有时也采用

平移、旋转



等方法进行计算。

三、典例与实践。

例1、下图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边长2厘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2、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AB是半圆的直径,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阴影部分②的面

积小28平方厘米;AB长40厘米,BC长多少厘米?

例3、如图所示,以B、C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则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少厘米?

例4、如下图,等腰直角三角形内有一半圆,圆心在斜边上,与两条直角边都相切,若阴影

部分的面积为2平方厘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

例5、图中扇形的半径OA=OB=6厘米,

AOB45

,AC垂直OB于以,那么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14

例6、在下图中(单位:厘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三条边为直径画三个半圆,

则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奥赛精选

(抽屉原理)

一、学法点拨:抽屉原理1:如果把

nk(k1)

个物体放进

n

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

抽屉里放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抽屉原理2:如果把

mnk(k1)

个物体放进

n

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

个抽屉要放

m1

个或更多个物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抽屉(分类)]。

二、方法归纳:抽屉原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应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

常能起令人惊奇的作用,它的结论只是肯定了“存在”“总有”或“至少有”,

而不能确切地说明在哪一个抽屉中有,解决问题的意义就更加广泛。

三、典例与实践:

例1、半步桥小学六年级(一班)有42人开展读书活动,他们从学校图书馆借了

212本图书,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人借 本书。

例2、参加数学竞赛的210名同学中至少有 名同学是同一个月出

生的。

例3、某班有37名小学生,他们都订阅了《小朋友》、《儿童时代》、《少年报》中

的一种或几种,那么其中至少有 名学生订的报刊种类完全相同。

例4、在(2008年)出生的1000个孩子中,请你预测:

(1):同在某月某日生的孩子至少有 个。

(2):至少有 孩子将来不单独过生日。

例5、五个同学在一起练习投篮,共投进了41个球,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投进了

个球。

例6、有红、黄、蓝、白色小球各10个,混合放在一个暗盒里,一次至少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有2个小球是同色的。

例7、、有红、黄、蓝、白色小球各10个,混合放在一个暗盒里,一次至少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有6个小球是同色的。

例8、布袋中有60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木块,每6块编上相同的号码,那么一次

至少取出 块,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三块号码相同。

例9、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包括大王、小王),至少从中取 张牌,

才能保证其中必有3种花色。

例10、有红笔、蓝笔、黄笔、绿笔各2支,让一位小朋友随便抓2支,这位小朋

友至少抓 次才能确保至少有两次抓到的笔完全相同。(每

抓一次后又放回再抓另一次)。

重点中学小升初招生考试数学应用题难题集

一、牛吃草问题:

1、有一牧场,牧草每天匀速生长,可供9头牛吃12天;可供8头牛吃16天。现在开始只

有4头牛吃,从第7天开始,又增加了若干头牛,再用6天吃光所有的草,问增加了几头牛?

二、行程问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来时间提前1小时半到达,

如果以原速度行驶200千米后再提高车速的25%,则提前36分钟到达。问甲乙两地相距多

少千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如果以原速度行驶40千

米,

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以提前40分钟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三、狗追兔(追及问题):

4、狗和兔同时从A地跑向B地,狗跑3步的距离等于兔跑5步的距离,而狗跑2步的时间

等于兔跑3步的时间。狗跑840步到达B地,这时兔子还要跑多少步才能到达B地?

第三讲 解方程

知识链接: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完全相同,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如

2x4

2x40

是同解方程。

4、解方程的常用方法:

A.利用和、差、积、商的关系来解方程。

①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② 被减数=差+减数

③ 减数=被减数—差

④ 被除数=商

除数

⑤ 除数=被除数

⑥ 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B.利用同解方程的两个性质:

⑴ 把方程左右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新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⑵ 把方程左右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新方程和原方程同

解。

5、解方程中的两个法则:

A、移项法则。根据方程同解的性质(1)知道,把方程中的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

方程的另一边。

B、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和各数照写;如果括号前是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数都要改变符号。如:

a(bcd)abcd,a(bcd)abcd.

例题精讲:

例1解方程:

3x440

例2解方程:

15x27x18

例3解方程:

4(x3)2(x1)4

例4解方程:

例5解方程:

例6解方程:

3

x13x4

7

35x53x

32

x17x

1

53

例7: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等于54,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多少?

例8: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37,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加上2,分母不变,那么

它约分后得

3

,求原来的分数。

10

在线练习

A级

1、解下面的方程。

(1)

7x85x2

(2)

23x1.2115

(3)

x1

(5)

4(x1)2(x3)18

2、某数的7倍比这个数的2倍多240,求这个数。

3、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43 ,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减去3,分母不变,所得的新

分数的值是

1

(2x1)

(4)

2x(5x3)3x4

4

1

,

求原来的分数。

7

B级:

4、解方程:

(1)

3x2(100x)300

(2)

4x3(20x)6x7(11x)

(3)

x180x1802y53y

(4)

1



906064

C级:

5、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对换,

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36,求原数。

第四讲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不必求解

知识链接: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把问题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的联系用等式形式表示出

来。在研究实际问题时,人们经常要分析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再按找出的相

等关系,列出方程。

例题精讲:

例1、某数与1的和的半比它的3倍少1,求某数。

例2、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共用

6.2

元,已知铅笔每支

0.6

元,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例3、小明段考语文得90分,科学得88分,语文、科学、数学的三科平均分为93分,小

明段考数学得多少分?

例4、甲、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行

2.5

千米,求乙的速度。

例5、有三个连续偶数,它们的和比其中最小一个大74,那么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多

少?

例6、某种商品进价是280元,标价是350元,现按九折出售,试求利润是多少?

例7、某厂去年10月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

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例8、甲、乙两鸡场某月(30天)共产蛋18000个,已知甲鸡场这一月每天平均产蛋

360个,求乙鸡场这一月平均产蛋数。

例9、纳税光荣,某公司去年上缴利税300万元,打算明年上缴利税363万元,若平均

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求这个百分数。

在线练习

A级:

1、买3千克苹果,付出20元,找回

5.6

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3倍,求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12天完成,乙要8天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作,多少天可

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4、某校六年级共有157人,选出男同学的

5

8

1

和7名女同学去参加《学雷锋》活动座谈

13

会,剩下的男、女同学刚好相等,这个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5、已知甲班植树36棵,比乙班的2倍少10棵,乙班植树多少棵?

6、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之比为8: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

7、一本故事书共102页,张英开始每天看16页,3天后,每天多看2页,她看完这本

书共用多少天?

8、某电视机厂原计划25天生产电视机1500台,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平均每

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9、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00个,35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的零

件比原计划每天多

10、一个饲养场养鸡1200只,比鸭多

2

,实际完成这秕零件用多少天?

5

1

,这个饲养场养鸭多少只?

5

B级

11、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10小时,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5小时,慢车从甲站向

乙站开出4小时后,快车从乙站开出,问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与慢车相遇?

12、燕山小学上期共有学生700人,本期男生人数增加

,

女生人数减少

总数是710人,求原来男、女生各多少人。

C级

13、学生问老师今年多少岁,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2岁,当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

就35岁了,请你算算,学生今年多少岁?

14、中国民航规定:乘坐飞机普通舱旅客一人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过部分每

千克按飞机票价的

1.5%

购买行李票。一名旅客带了35千克行李乘机,机票连同行李

费共付1323元,求该旅客的机票价。

1

5

1

,而男女生

8

B级;

7、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走得快。12分钟

在A点相遇;如果两人每分钟都多跑25米,那么两人在离A点33米处相遇。甲原来每

分钟走多少米?

8、父子俩从家里去公园,儿子先步行出发,5分钟后,爸爸骑车出发,在距家600米处追

上儿子。这时爸爸想起没带像机,于是立即返回家拿像机,又立即回头追儿子,再追上

时距家1200米,儿子每分钟走多少米?爸爸每分钟走多少米?

C级:

9、A,B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地同时出发去B地,甲第小时比乙慢4

千米。乙到达B地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甲相遇。甲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10、长72米的客车,从追上长108米的货车到完全超过用了10秒。如果货车速度为原来的

1.4倍,那么客车从追上到超过货车就需15秒.货车原来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容斥问题

1、一家电维修站,有80%的人精通彩电维修业务,有70%的人精通冰箱维修业务,10%的

人两项业务都不熟悉。求两项业务都不精通的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2、某班同学参加期未考试,得满分的人数如下:数学20人,语文20人,英语20人,数学、

英语两科满分者有8人,数学、语文两科得满分者7人,语文、英语两科得满分者9人,

三科都得满分者3人。这个班最少多少人?

3、一次数学小测试只有2道题,结果全班有10人全对.第1题有25人做对,第2题有

18人做错.那么,两题都做错的有几人?

4、有50名学生面对老师站成一排,按老师的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



,50,报

完后,老师让所报的数是2 的倍数的学生向后转,接着又让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学生

向后转,再让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学生向后转。问最后仍然面对老师的学生有多少个?

第一讲 数与运算(一)

知识链接:

计算技能的掌握是小学数学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之

一。其考查的层次分为;对一般的数字的处理能力;对算法、算理的掌握以及简化计算的能

力;对数字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小数(或分数)的计算技巧是指小数(或分数)的简算与巧

算。它除了可以运用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算外,还可以运用小数(或分数)

的性质及运算的性质进行简算与巧算。

例题精讲:

例1,计算:

34

例2,计算:①

0.250.12532

32.17

小结:一般的乘除运算用分数运算,可约分化简;加减运算用小数运算,可避免通分。

0.125

例3,计算:

例4,计算:

65

3

5

723

45

10510

1

5

11115

,0.2,0.25,0.5,0.625,........

84428

999999999999999



1010101010

65

66

例5,计算:

例6,计算:

987655321

666987654

888888

123456787654321

22

12

5

310.0417

例7,计算:①

3

311

0.851462

21

515

例8: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

A9.87329.7345

B9.87339.7344

在线练习

A级:

计算下列各题:

1.

0.980.599.022.41

2.

3333

999999

3.

4

9

23

12

13

4

9

11

13

12

9

5.

796976795

796976180

6.

1234567654321

77777777

B级:

7.

3.5(0.70.5)

4444

4.

37

37

38

3.67.50.54)(1.21.50.9)

8.

9.

(8.67.55.1)(2.54.31.7)

10.

9

555555

99999999999999999999

666666

C级:

11.计算:

0.10.30.50.70.90.110.130.150.170.19...0.99

12.计算:

0.10.10.1...0.1

(共有100个0.1)

13.

797997999799997



1010101010

14.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

A=

149.542.817

B=

149.552.816

第二讲 数与运算(二)

知识链接:

1、进行分数计算时,有时需要将一个分数转化为两个或几个分数的差或和,使部分分数

互相抵消,这种方法称为“裂项法”。本节重点介绍运用“裂项法”进行分数的相关计算。

2、常用裂项公式:

1111111

,()

n(n1)nn1n(nd)dnnd

例题精讲:

例1:观察下面的推理:

111111

,1,1

12222122

11111111

,,

2362362323

根据上面的推理,计算:

例2计算:

例3计算:

例4计算:

12

1111



12233445

11111



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

111111



2612304256

11111111

3456789

210132

例5,观察下面的变形:

1

()

()

()

132133523568268

例6计算:

例7计算:

1

例8计算:

1

44444



155991313171721

1111

....

12123123412345....50

179111315abab1111



(提示:



31220304256abababbaab

在线练习:

C级:计算下列各题:

1、

(1)(1)(1)...(1

2、

1

2

1

4

1

6

11111

)(1)(1)...(1)(1)

20351921

1111

....

1353575791113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7 02:2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75194426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分数   方法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