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10
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篇
1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
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
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
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
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
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
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
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
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
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
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
15
分
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
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
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
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
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
15
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
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
目的时间把握在前
5
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
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
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
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
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
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
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
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
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
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
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
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
15
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
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
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
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
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
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
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
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5:4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214475425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