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的妈妈和未来的妈妈
26、如何面对Teenager
Teenager指的是十三到十八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具叛逆性的,从前父母头上崇
高的光环再也不见了,他们开始以挑战的心理来面对他们从前的“偶像”。家里有Teenager,是
很多父母头痛的事情。
以前总听朋友说,孩子大了什么话都不肯听了,不仅不听还顶嘴,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
那时候我的儿子还没有到这个年龄,所以也不以为然,而现在,不知不觉地儿子长到了这个年
龄了,那些从前听人过的问题也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和父母说话的口气也不象从前那样
“有礼貌”;即使是错的,嘴里也不肯承认;自己的主张多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心里藏事情,
也不愿意跟别人倾诉等等。
我儿子最早是先跟他父亲发起冲突的,从说话的语气上就感觉到他已经把他父亲当成平辈的人
看待。他父亲开始很不高兴,可儿子不以为然,说学校的同学都是这样跟父亲说话的。但他父
亲说:我们是东方人,东方人就有东方人的礼貌。儿子更听不进去。后来两个人之间就有了矛
盾。为此他父亲很苦恼。但事后一想,儿子就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就是这
样,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他。中国传统的东西有的未必都是好的,比如对父母言听计从等等,
与其让他改变——而最终这样的改变对他来说是一种加倍的反抗——不如改变我们自己:我们
多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也许这样反而更能沟通彼此间的隔膜。
后来我先生就去找儿子谈,告诉他:你长大了,懂得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而将来肯定比我知道
得更多,这是好事情。也许有些事情我已经帮不了你,但我相信还有许多事情你还会需要我们
的帮助,因为毕竟我们的年龄比你大,社会阅历比你多。如果你需要我们的时候,希望你还是
象从前那样对我们说。这样一来,儿子对父亲的不屑会减少,而把父亲当朋友看的成分就会增
多。
有时候儿子会跟他父亲用英语谈他的心事——用英语谈,我想是躲在另外一种语言里更容易袒
露心事吧——很多事情都是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这样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只做一个听众。而
有时候儿子会选择谈话的对象,有时候他会对他父亲说:我想跟妈妈去谈;于是他会来找我谈;
有时候他会对我说:我想去跟爸爸谈。很多时候他并不希望我们两个串通一气,把他分别告诉
我们的话进行交流。开始的时候,我们为了便于交流,也会把他告诉我们的事情说出来,后来
发现他很不高兴,我们就知道这是错误的,这是没有尊重他的表现。从此,他要求我们不告诉
爸爸或妈妈的事情,就按照他的要求不告诉,想打听也打听不出来,这样,他就认为我们都很
尊重他,也是个可以信赖的父母。所以,不要小看孩子对自己的要求,那是他是否尊重你的关
键。
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去束缚他,这虽然说起来
容易做起来难,但还是要去做,否则,很容易跟孩子发生冲突。比如,以前他总是很乐意跟着
我们走,无论去哪里他都很开心,但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建议的话,他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道
理没有道理暂且不说,他敢于反对就说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了。有时候我们会很生气:
明明没有道理嘛,但他就是不肯妥协。于是干脆就按照他说的去做,结果证明他是错的。在这
样的时候,做父母的就不要说什么:早就告诉你是错的,你不听,结果呢?他本来心里还有点
后悔但一听你这样责怪他,他更恼羞成怒,最终你有道理也变得没有道理了。所以,给他机会
去证明是非是最好的,这样他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给孩子实践的机会,更何况很
多情况下他还是对的呢。
我儿子英语很好,而且什么俚语都懂,而他父亲从前学的是美式英语,到新西兰来之后改成了
英式英语,因此在用英语交谈的时候两种口音有时候就会混在一起,这让纯粹操英式英语口音
的儿子就有了挑剔的心理,谈话的内容暂且不说,那时不时挑剔的口气却让他父亲受不了。于
是矛盾就出来了。这样的时候,做母亲出面来解决是最好的了。我对我儿子说:你跟你朋友交
谈的时候会不会挑剔他的错误?他说:不会。那么为什么你喜欢挑剔你爸爸的错误呢?如果你
在跟别人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打断你的话,然后指出你口音的问题,你会怎么想?我儿子
想了一下,说:我知道我错了。
Teenage的孩子喜欢挑剔,那是因为他们终于发现了并不是所有的大人说的都是正确的,尤其
是发现了来自父母的错误,这让他们有了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而这种长大还体现在他们的身高
超过了父母,以前要抬头看,现在却是低头看了,从心理上来说,当你低头看一个人的时候,
已经从潜意识里优越起来了。似乎是一夜之间,小男孩变成了小男子汉。为了证明他们长大了,
成熟了,就出现了让父母不满意的顶嘴、挑剔、不服从的行为。这其实是正常的。做父母的应
该先改变自己的态度,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但原则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的,比如待人接物的基
本礼貌,这是教养问题。
虽然孩子身体高过了你,但从他的心理上来看,他还是一个需要关心的孩子,尽管他嘴巴上并
不愿意承认。所以,父母还是应该在细微处,不声不响地给他关心和支持。我儿子11岁开始
在教堂司琴,至今已经快要3年了,我们很珍惜这共同的时间,每次他弹琴的时候,我都会坐
在他的身后,并不是指导他——我也指导不了他——而是给他一个安定的感觉。毕竟在那样大
的庄严的场合下,全体教友都要听一个孩子弹琴、合着他弹的曲子来唱歌,这对他还是不容易
的。儿子不需要你的指导,只需要你在一旁,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我们很喜欢弥撒之中大
家互相祝福平安的那段时间,无论相识与否,大家都互相握手互祝平安,这是非常叫人感动的
时刻。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会拥抱我们的儿子,而儿子也会拥抱我们,这时候无论昨天我们之
间还有多少误解或争吵,只要这一拥抱,一切都可以烟消云散。我们可以把这种拥抱的带到家
里来,当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争论或者有了错误又不好意思道歉的时候,拥抱是最好的方式。这
是宽容友爱的方式。我们中国人一贯不习惯这种方式,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
千言万语都可以通过这个拥抱来表达。我想,以后孩子走上社会,能记得的除了家庭的温暖之
外,还有来自父母爱的拥抱,尤其是当他还处于Teenage的时候,这拥抱更会让他心存感激。
其实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短,只有17、8年,上了大学之后,他有了自己的世界,而我
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常对儿子说,我们应该彼此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宽容少
责备,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信任,这样即使叫父母头疼的Teenage,也能和谐度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937509424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