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和谐共生——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二

更新时间:2025-02-07 01:42:42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钮惠然)

名校之道|打造生态文化,实现和谐共生——山东省济南市舜

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二)

生态化课程张扬学生个性【胡爱红】生态化课程应当满足每一个

学生的需求,应当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到有利于成长的那份阳光雨

露。在我们的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2011年

9月,新学期的选修课程报名开始了。在热闹的操场上孩子们一个个手

拿报名表,兴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时,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孩

子由于没能参选,十分沮丧,流下了眼泪。这时,几个孩子跑到我身

旁着急地问,“胡校长,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同学能参加呢?我们也

想参加,你有什么办法吗?”他们的话触动了我,我答应他们:“我

一定想办法帮你们实现愿望!”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生态化课程实

施实现了4个时段、20个专用教室、30多个选择机会、81个社团项

目、100余名导师、200多位家长、2303名学生全部参与选修课

程……这一串数字记录了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步伐,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选择心仪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进专用教室,让每一位教

师都发挥特长,开发课程的崭新局面。

【陶继新】胡校长,看了您的这些话,感动不已!为了满足每一

个孩子的需要,你们开设了这么多课程。这要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

教学设备,更多的教室,开发更多的课程等。这其中的艰难,只有身

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啊!如果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您与老师们是

不可能找这么多的“麻烦”,费这么多“周折”的。可是,您与老师

们的教育情怀,让所有的“麻烦”与“周折”都变成了群体向上的精

神凝聚力,也让您与老师们有了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又转化

为学生更好成长的生命能量,让他们有了幸福的童年,并为未来生命

成长点燃了亮色。

【胡爱红】确实如您所说,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基于“关注每一

个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课程

建设经历了若干次优化升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2+X课程”。“2”

是指2门“必修”课程,即传承舜耕特色教育的“舜文化”与“英语”

两门课程。这两门必修课程面向1-6年级学生全面开设,在研究内容

设置上按年级实现梯度上升,逐步培养学生的舜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

“X”是根据“教师即课程、学生需要即课程、资源即课程”的课程开

发理念,构建了包括“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等动态选修课程81门,

供学生选择。我们还创意性设计了“课程通关证”进行个性化评价,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了快乐选择、快乐学习的那份阳光雨露。从

“课程选择学生”到“学生选择课程”,形成了多样化、可选择的生

态化课程新常态。

【陶继新】“舜文化”是你们的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而且,

你们在开发课程、享受课程中,还感受到了大舜至孝至善的美德,并

在无形之中将这种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非常欣赏您所说的“教师即课程、学生需要即课程、资源即课

程”,师生不应当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课程需要的构建者。

其实,真正好的课程,不是先有课程再有师生,而应当是先有师生再

有课程。不少时候,教师则成了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时候也就有了

驾轻就熟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所选,也就有了兴趣,

学起来的效率当然就高。于是,课程就不再是“死”的,而像水一样

流动不居,生态主义课程观就是将人、自然、社会与文化视作一个有

机统一的整体,将课程寓于全部生活才能显示它的特殊魅力,也才能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于此,引导儿童诗意的栖居于生活世界,并

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才能使学习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积极求索、生成人格的幸福的追求。生态化课

堂让学生好学乐学【胡爱红】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

的尺度?我们的老师说,是自主空间。自主空间的多少,决定了孩子

们的面貌和气度;自主空间的多少,决定了孩子们终身的素养。在课

堂的改革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留足新空间、静待新成长”的理

念,新空间即“自主参与空间和思维推进空间”两大空间,通过“前

置思考、综合问题、分层练习、自设活动、耐心等待”的“五种手

段”,实现了空间广阔、思维推进的生态化课堂新常态。

【陶继新】自主参与空间越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益也就越大。这种良性的循环,会大

大将学生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让生命有了别样的美丽与精彩。

思维的空间越大,学生学习就越深入,不只是对知识的深层认识,更

有思维的深层次跃进。思维的活跃,打开的是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思

维的大门,从而让“学贵有疑”与“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变

成现实。这些,恰恰是学习的高层境界,是孩子们一生受用的资本。

【胡爱红】您说的这种学习的高层境界,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

生态化课堂的探究实践中,我们力求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各

学科立足学科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如,语文学科确立了

“学导式”研究主题,制定自主学习单,进行单元整合、大量阅读的

研究;数学学科进行了“探究前置”的研究,确定了“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讨论点的设计”“自设主题活动”等研究点,将生态化课堂

的理念进行深化。

崔曼丽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课后,设置了

主题活动“大明湖水域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只要

上网查查,就知道答案了。崔老师启发大家分小组进行研究。这一问

题的研究,给学生留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绘制示意图、研析示

意图、科学计算、验证计算结果。绘制示意图时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

资源,如:利用航拍器进行实地拍摄、通过网络查询、利用家长资源

等,最终绘制出符合实际、便于研究计算的示意图。研析示意图时,

充分利用数学课上所学的组合图形面积,利用割补法将不规则的图形

整理成便于计算的几部分。计算时,虽然计算量较大,但是学生依然

精确计算出结果58.2752公顷,与官方网站公布的58公顷十分接近。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语文老师将写作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学生习作流露出满满的真情

实感;英语老师开展戏剧教学,将课堂搬到了舞台,达到了英语学习

的愉快体验;美术老师打破在课堂上临摹画作的传统模式,开展主题

创作,童心童趣跃然纸上……这样的课堂为学生留有思维推进、自主参

与的空间,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帮助他们腾飞。

【陶继新】崔曼丽老师设计的“大明湖水域面积是多少”主题活

动极具挑战性,也有相当的难度。然而,就是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

思维被彻底打开。一般化的教学,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思维向度进行

对某个问题进行解析,答案也多是单一的;现在则大大不同了,一个

或者几个学生就有一个思维向度,有的一个学生还会有两个甚至更多

的思维向度,全班同学就有了几十个以至更多的思维向度。于是,思

维被彻底激活,解决的路径与方案也各有招数。究竟哪一个更准确、

更便捷,这也许是老师事前难以想到的了,这让我们想到起了韩愈之

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同时,它何止让学生思

维的向度大大拓展,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智慧探索的品质。文化

教育学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是要把人的心灵唤醒。”而这种“唤醒理论”中所强调就是在教育

的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诱发出来,点亮、唤

醒他们心中的所有渴望和潜能。这就不单单是学习知识了,而是有了

思维的向度的几何基数的增加,以及智慧的开启与形成。而这,恰恰

是高品质的学习,也是一个人能够拥有大境界的必备素养。生态化管

理让每一位教师出彩【胡爱红】陶总对于高品质学习的论述非常深刻!

要培养学生的“大境界”,教师必须有“大境界”。我一直认为,学

校怎样管理教师,教师就会怎样管理学生。校长心中装着“每一个”

教师,教师心中就会装着“每一个”学生。生态化教育的实施,必须

要有在生态化管理中成长起来的教师。生态化管理要激发教师自主发

展的内驱力,就要满足教师的个性差异化发展。为“每一个”的成长

营造宽松环境,为“每一个”的绽放搭建舞台。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一五”生态化管理新机制。即以年级组为一个基

础组织机构,以“星级评价体系”为一个激励机制,以“师道研究会”

为引领的学研共同体、首班工作室、专家引领、个人小课题研究、师

徒结对为五个发展机制,促进教师梯度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形

成了尊重差异、人人出彩的生态化管理新常态。

【陶继新】促进教师梯度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具有生态的

特点,因为所有教师不可能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有梯度是正常的,

即使每个教师都在发展,也依然会有梯度。有梯度不是要老师们安于

现状,而是让不同梯度的教师都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发展。人生而有异,

学而亦是有异,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不同教师不同的发展需

求,而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则不然,它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

择空间,进而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节点。当老师们人人都能出

彩的时候,学校也就有了百花争艳的美妙,学生也就享受到了更加丰

富多彩的教育。

【胡爱红】是的,“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尊重

差异的“一一五”管理机制,让很多老师找准了基于自身特长的发展

之路,人人有故事,人人都精彩。一位老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

说,“舜耕家园是一片肥沃而神奇的土地,老师就是成长在这片土地

的种子。无论什么样的种子,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土

壤。自己扎根,汲取水源,吸收养料,朝着充满阳光的方向成长。”

老师们有这样蓬勃向上的动力,还来自于舜耕校园温馨浓郁的

“家文化”。每年的“家和万事兴”新年联欢会,是舜耕人共同迎接

新春的快乐记忆;每月的“大舜论坛”是舜耕人分享教育幸福的美好

时刻;每届的“舜耕风云人物”揭晓与颁奖仪式,是铭记舜耕人辛勤

耕耘的难忘盛典。“舜耕硬汉”“最佳新人”“励志团队”……这些评

选完全是老师们自发创意、推举、评选的结果,特别关注平凡岗位上

每一位老师的付出,更加闪光,更加温暖,更加深刻。

【陶继新】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鼓励,同样,教师的发展也需

要学校领导的激励。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

一层楼”,有的还可以成为名师、名家。何为名师?那么,怎样才能

抵达这一理想的境界呢?除了自身内在需要之外,学校的精神文化是

一个重要元素,即长期形成的一种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气场,它会让

身在其中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积极向上的要求,生成生命突围的欲求。

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正是舜

耕小学的这种精神场域,才有了更多老师们的群星灿烂,才有了舜耕

小学的蒸蒸日上。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22:5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98468422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课程   老师   教师   生态化   发展   空间   思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