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早恋问题的现状与分析(C证)

更新时间:2025-02-07 00:54: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7月15日发(作者:潭一)

小学生早恋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序号:189 姓名:陈丹 学校:鹤山市沙坪街道越塘小学

摘要: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有的小学三、

四年级的女生已开始来了初潮。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

态,如果家长和老师此时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就很

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步入早恋的误区。本文就早恋的问题说明其现

在的一种发展状态,并且剖析其原因,对家长和老师正确处理早恋提供参考。

关键字:小学生 早恋 情感转移 生理发育

记得在我读书时谈起学生早恋似乎还指的是高中生,但是随着生活信息化

程度越来越高,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

又通畅,于是校园早恋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初中校园里,男女生写情书、约会、网上说爱,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势头汹涌,

不可遏制。可是有次我有个篮球队学生训练时心不在焉,旁边的学生说他失恋了,

后来我了解发现,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居然也懂得谈情说爱、写情书

一、小学生早恋的现状

现在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对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总是

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我们称之为“逆反心理”。尤其是女孩子,进入青春

期后,明显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然而对陌生人,尤其对异性却表现出了强

烈的交流愿望,非常轻易甚至“令人费解”的就可以对对方产生情感依赖,而在

众多的案例中,对方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有些是社会不良青年,但往往这些并

不为女生们所熟知甚至未曾试图去思考和接触这些问题,致使这些问题成为交往

的隐患,也使得许多幻想着“纯情”交往的女生幻想最终破灭,甚至产生一些有

悖于初衷的令人遗憾的结局。

处在同一社会,学在同一校园,朋友之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本属自然,

然而,与异性交往却成为师长关注、学生敏感的焦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早恋”

的争执也“无果而终”。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学生的“交友”问题成为一个“课

题”,尤其是女生,也成为家长担心、老师操心的一个群体。

二、小学生为何会如此关注和倾心于早恋

1与异性交往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权利。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内骤然巨增的激

素使他们产生了渴望接近异性的需要和愿望。例如许多青少年都有这样的感受和

困惑:“不知为什么,我经常注意一个男孩(女孩),我特别想和他(她)接近。

跟她(他)谈话或者交流心情感觉特别轻松和愉快。”家长和教师要知道,这种

渴望并不是错误的、下流的,它像吃饭、睡觉、出生和死亡一样普通、自然,是

一个人心智发育正常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异性交往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权

利。

2青春期特有的年龄特征和学校集体生活环境的矛盾冲突,促使青少年尤其是

女生转移交往视线。

2.1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尤其是女生会产生“私人心灵空间”的需要,这种

空间是“封闭的”却又是“沟通”的。

属于青春期女孩儿的小秘密,她们既希望这个空间是“安全”的,却同时

又有其中的“秘密” 与人交流,有人同享的愿望。而女生之间极易产生嬉笑、

轻视或者传播的情形,使得女生之间的友谊极不稳定,女生之间的交往变得矛盾

尖锐。对于父母跟教师,青少年更加忌讳将这些“幼稚、可笑甚至有些犯罪感”

的东西告诉他们,深怕招致“教训”。所以这些“私人空间”大多不愿意为同伴

知晓,更不愿告诉师长,向异性倾吐成为需要,寻找“可谈之人”成为其与异性

交往的原因之一。

2.2青少年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表现在交往上成为与异性交往的“动

力”之一。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攀比欲和嫉妒心,女生尤甚。“周围的许多同学都是成

双入对的,可是我还没有男(女)朋友,我常常被一些同学嘲笑。我是不是应该

也交一个男(女)朋友。”有些学生把有没有异性的注意当作能否获得他人肯定

的标识,有些女生之间关系紧张,由于看到某些(个)异性与对方接触,也当作

一种“较量”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发誓自已一定要“超过”对方,从而过分

注意与异性交往;有些女生因为喜欢某一个男生而得不到对方的“青睐”,便把

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异性身上,并刻意在对方面前“炫耀”等等,这些多是处于青

春期的女生一些不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造成的。

2.3贪图享乐,寻求庇护,情感转移和影视文化的宣传是许多少女走近异性的

直接原因。

学生时期是相对清贫的时期,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溺爱造成的高消费、高浪

费的习惯,使得其往往对有限的消费资金感到窘迫,而许多不良人员正是瞄准了

这一点;同时独生子女娇纵的不良习惯,经常使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也常有“欺

软怕硬”的事情发生,有时,一个“男朋友”,往往能给许多人心理上造成一点

儿压力,因此,取得一个异性的庇护,成为一些常常感觉在同学中地位“低下”

的女生的“腰杆”;而现时期许多描写校园纯情的影视文化,更给了青少年一个

浪漫想象的题目,尤其影片中多是肯定“校园爱情”的场景和“白马王子”的形

象,使得众多本已处在人生幻想鼎盛时期的少女们,更是对此趋之若骛;而中国

传统的家庭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分明的界限,多数只重视满足子女的吃穿,

缺少与子女交流的习惯,使得自小心灵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的青少年

更希望有人能去注意她,爱护她,关心她,但往往又多是注意表面的东西和情感

的满足,所以,偶尔一次“倾心而谈”往往使得她们“感受”颇深而陷入“情网”。

三、关于解决小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从理论思想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

1.1要端正交往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与异性交往要多注意汲取对方在

学习、品质和个性发展上的优秀的东西,旨在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要摒弃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交往动机,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1.2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

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分清

良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

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给自己的安全带来隐患。

1.3关系要疏而不远,正确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

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有不良倾向,要调整自己的态度,

使交往回复到正常状态,或者暂时断绝接触,给自己和对方冷静的空间。

1.4社会交往应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要谨慎对待不明身份人员的交往请求,

尤其要克服网络、笔谈等虚拟交往环境中那些虚构、浪漫的语言,避免安排单独

见面,发现对方有不良倾向,要果断中止交往。

2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引导小学生走出早恋误区。

2.1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 。

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

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发

生在中小学生中的早恋是一种不成熟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行为,对于这

种现象应该加以积极疏导和限制。因为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关键时

期,而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是直接指向异性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

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

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

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了隐患。

“单纯地表示好感其实不值一怪”,很多老师如是说,这样的交往不像成

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

格”的行为。因此,面对小学生“早恋”行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都

应该加以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爱”。

2.2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老师和家长往往把孩子发生早恋视作洪水猛兽,批评训斥是家常便饭,辱

骂痛打也大有人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老师的批评、父

母的责骂、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的天平向同龄异性倾斜的动力。因

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老师和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

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

够的尊重和温暖。当孩子把老师和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他

交流时;当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能理智地帮助

他们分析利弊时,早恋就会渐渐地远离他们身边。

2.3开展活动,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同异性的健康交往。

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单相思”,这可能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所以,我

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把学生的这种思想倾向过早地定义为早恋。一般情况

下,这些学生当初仅仅表现为交往过密而已。但是,由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他

们视作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过分严厉的批评和苛刻的责骂,一下子就会把孩子

吓坏。在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恋。

因此,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过严。

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应该是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结

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同异性伙伴之间的健康交往。有很多事

例以及调查结果表明,广泛的、有距离的同异性伙伴的交往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于

异性的专注与好奇,从而转移他们“早恋”的倾向。

2.4通力合作,净化环境,创造适合他(她)们健康成长的氛围。

在着重对学生进行疏导的前提下,还应该联合社会有关部门,对诱发学生

早恋的一些因素进行查封和堵截。譬如,不良的影视产品、黄色淫秽网站等,都

对学生或多或少地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影视节目中过多的青年男女的恋爱镜头对学生早恋的发生起着不容

忽视的作用。青少年时代不仅仅是学科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认

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恋爱”往往是在单纯与好奇地模仿影片

中的“酷仔”、“靓妹”中开始的。所以,抵制不良影视产品,防止它们对青少

年学生产生毒害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神圣使

命。现在的孩子是在网络时代里成长的。由于他(她)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

辨析判断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他们往往经受不住一些黄色网站以及淫秽图片的

诱惑,过早地闯进了伊甸园。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应督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净化他(她)们的生活环境,让本不应该干扰他(她)

们的烦恼远离他(她)们,让少男少女们的心灵永远保存清澈与纯净。

总之,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一堂必修的“社会课”,期间需要逐步树立良

好的交往意识,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同时,学校和家长也不要视异性交往为虎

狼,要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异性交往。倡导学生健康的广泛的交往,积极组织开

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健康的交往环境,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

社会之间的交流,淡化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并积极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交往

的尺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

参考文献:

[1]杜鹃,马岚.关于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3).

[2]李志宏.中学生早恋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

报,1993,(1).

[3]申丽华.齐“湮”取“导”—中学生异性间情感疏导.【J】;辅导员,2002,(12).

[4]解家桐.安全穿越“青春的雷区”.【J】;同学少年,2002,(4).

[5]韩湘.众眼看早恋.【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5,(7).


本文发布于:2024-07-15 06:0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994638414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交往   异性   早恋   学生   孩子   老师   家长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